终将随着激流同归一处
——浅议刀郎的歌曲与听众的再创
我爱一种人,
他们不向星空的那边寻求没落,
寻找牺牲的理由,
他们只向大地献身。
而我的心灵要紧贴大地,
迎风奔跑,
路过风景,
到达自由与美好。
谨以这首杂糅了尼采语义的小诗,向献身音乐艺术的刀郎致敬,对一路爱歌的刀迷深表感佩。
因为,相比早期作品,刀郎的新作《弹词话本》《世间的每个人》,在更加高妙的音乐和令人叫绝的唱技背后,内涵越发深刻,表现越发抽象,境界越发超凡。虽然他走得太远太快,跟随他奔跑的听众,却是不管难易,循环品味,真爱如初。个人浅见,聆听刀歌的过程,亦是再次创作的过程。所以,懂得曲中之意,有点难,也不难。在第一次听到刀郎新歌的时候,陌生的熟悉、懂又非懂是第一反应。接下来反复聆听腾空故识,以第一天第一个小时的姿态,开始;以笃定必有所知的点滴信念,理解。
维基百科,一直在改变,一直处在创造的过程中。刀郎的音乐作品,就是音乐语言构造的维基百科,有幸遇到,惊叹惊喜?弥足珍贵?百感交集?…… 这么说吧,刀郎专辑发布后,音乐活动并没有结束。只有经过听歌人创造性的理解,才具备鲜活完整的生命。也就好像,刀郎完成了一半的创作,另一半则留给听歌人完成。听歌也是一种创作活动,建立在刀郎基础上的“再创”。
刀郎两部新专辑,是最为重要、严格意义的原创。《弹词话本》的江南是个人色彩的江南,那些以古旧话本为底色的故事,故事里的各类人物、虚实莫辨的水乡、爱怨悲欢的兜转,是投射在刀郎心中的意象,是刀郎刻画的一帧帧图片。现代主义的诗风营造古典气氛,当代视角颠覆暮气叙事,是刀郎对于文化学的极大贡献。《世间的每个人》更是再攀新高,超现实的象征主义手法与西域民族风情、中亚音乐元素完美融合,使人惊艳的同时又有些惊讶,早期的大漠之声不见了,代之以缓流下凌厉的气场:不管是早年的记忆,还是走过的日子,不管是西域风尘,还是沙海星空,无一不是我的内视、我的解剖、我的外化、我的表达!这种赤子般的坦诚,是对听众的尊重和信任!
听歌人的“再创”,即,对已言和未言的音乐语言,发挥自己的感悟、想象、延展,注入每个人的新鲜意蕴。艺术作品“自身包含有显著特征的空白,即各种未定之域”。《弹词话本》《世间的每个人》中,刀郎跳跃的歌词,开放的结构,预留的空白,达到了“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”效果。《瓜洲渡》似可联想到白蛇,也许喻指辜负戏码的当代镜像。《我的星座》未必不是两个我的量子纠缠,或许还包含做好故我才会获得新生的箴言。《奇里三十里》既描述了小人物的消亡,又道出生有何欢死有何苦的哲理。甚至,清简的诗文梵语,如《牢兰海》的“同是大海的子孙他们选择了干涸”,就让人震撼慨叹。
我刀的一两首歌、几句歌词,就足够不思量自难忘了。世间罕见的优秀艺术品质,有原创和再创的双重对话,早迟懂得,也就是说现在开始,为时未晚。
我要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