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那粉不理解,为什么52岁的刀郎再次爆红,歌迷受众年纪依然和二十年前一样,主体年纪依然是三十到四十五这个阶段。
从这里可以看出,那粉们自诩精英,有着独特的审美,却逃不开狭隘认知的事实。
为什么这么说呢?
琴,棋,书,画,是刻在中国人基因中的四大元素,也是重要的精神粮食,其中,琴代表音乐,位列之首。
也就是说,每个人其实都有音乐的需求,只不过,随着社会高速发展,在中国,实际听歌或是特别关注音乐乃至疯狂的年纪大约在15至25岁。
因为流行乐的特点以小情小爱为主,非常迎合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群,往往能带来共鸣。
然而,绝大多数人超过这个年龄开始承担家庭,社会责任,无论身心都压力倍增,追星或是欣赏音乐开始变得奢侈,更多的开始怀旧,为了不落伍,会听听当年最火爆的歌曲。
以至于流行乐很长时间,并没有为成熟后的人群去打造属于他们的专属音乐。
可以想象,现在30至45这个年龄阶段的人,依旧唱着十几甚至二十年前的歌,不是他们不需要音乐,也不是以前的音乐太经典,而是新歌能引起共鸣的太少了。
特别是现在进入资本时代,资本肯定会把资源倾斜向能为之疯狂的群体,也就是15至25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群。
当(山歌廖哉)一出,罗刹海市点起八卦之火,引起好奇,再深入接触,竟然引起被流行乐圈遗忘的群体的共鸣,一发不可收拾。
为什么会是三十至四十五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率先产生共鸣呢?
首先,这音乐有根,这对已经过了好奇与幻想,寻求生命归宿感的人群,有着非常强大的杀伤力。
年纪太小的也许会认为好听,但很难产生共鸣,年纪太大的接受不了新的曲风,也很难产生共鸣,但30至四十五的这个阶段,,一方面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,也还有追求和接受新曲风的能力,所以迅速圈粉,这基本和二十年前爆红差不多的道理,果然,历史在不断循环。
但黑粉思维固化,思维依旧停留在十年前,一方面不愿去了解,另一方面又嫉妒,可笑的是,至今还抓住审美,得奖,来秀优越感。
为了敲醒一下顽固,不思进取的黑粉,我编个段子来敲醒他们。
某天,刀郎,杰伦,又鸟三人一起逛贴吧。
杰伦:歌迷太多,好烦哟,本来想开三场演唱会,硬是加到五场,累死我了。
刀郎:我的歌迷覆盖全年龄段,本想着年纪大的不会开会员,便设了免费,没想到他们即使没有CD机,也要买唱片,说是收藏,唉,我本将心向明月,奈何明月照沟渠。
又鸟脸一黑…宝宝心里苦啊,五千人的演唱会都退票了…
沉默良久,大声说道,只要我嚎叫一嗓子,我的粉丝瞬间来跪着听我唱征服。
刀郎与杰伦惊慌失措,闪身逃出了贴吧…
我要评论